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12-03点击量:2777
2020年11月26-28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海南大学主办,中国生态学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省生态学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科学传播团队等单位承办,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大学林学院,广西、云南、重庆等地生态学会及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等25家单位协办的“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在海南、广西、云南、浙江、重庆等成功举办。多方参与,多地联动,形式多样,巍巍壮观。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骆清铭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刘世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钟林生研究员,海南大学副校长陈险峰教授,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杨小波教授,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兼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唐建军教授等出席了在海南大学举行的开幕式。来自海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沈阳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站,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中国林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机构,海南省生态学会等地方学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拜泉县生态博物馆等保护区及博物馆及当地媒体共20多家单位近50位生态科普专家和代表线下参加了开幕式。
11月27日上午,海南大学副校长陈险峰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生态学学会钟林生秘书长与海南大学骆清铭校长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开幕式后进行了对今年学会批准的9家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厦门大学漳江口红树林教学科研基地及漳江口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扬州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复旦大学国家级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授牌仪式。仪式气氛隆重而和谐,充满喜悦。华南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申季芒、复旦大学王祥荣教授作为基地代表分别在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了发言。有三位专家发表了特邀报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长做了“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森林减缓与适应”的报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进行了清晰的讲解;海南大学杨小波教授的“我们与保护地的生态环境——以海南人与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报告风趣幽默地详细介绍了海南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的“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大讲坛开幕式及科普报告还首次通过中国生态学学会B站直播间对公众进行直播。专家们的报告风趣幽默、精彩绝伦,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直播间的观众人数最高上升到5282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观众纷纷留言表示报告非常精彩,非常感谢此次活动。大讲坛的现场直播形式,也为今后的科普活动形式的扩展进行了探索。
11月27日下午,大讲坛进入到各分会场活动阶段。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本次获得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的单位代表在海南大学举行了科普基地工作研讨会。来自基地的科普专家和管理人员代表各自基地进行了分享和展示。学会科普委员会领导对科普基地发展与学会工作的融合方式提出了建议,并要求各基地以基地授牌为契机,加强基地与基地相互之间及其与中国生态学学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会议还对第四届生态文明大讲坛举办地进行了预讨论。
大讲坛的海南分会场共设了9个,分别在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中学、海南琼山中学、海南演丰中学、海口五源河中学、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海南三亚七加学校同时举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冰洋编审为同学们讲述了“生态学的故事”;中国林业出版社的肖静副编审则聚焦“国家公园的环境解说”进行了讲解;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曾江宁研究员针对海洋环境的恶化趋势做了“向海洋垃圾说‘NO’”的科普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任玉芬高级工程师的“城市生态与我们的未来”报告,告诉大家城市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张楠副研究员的报告“神奇的动物和她们的生态故事”把学生们带入到麋鹿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唐海萍教授为海口五源河中学初三学生们带来了“青藏高原二次科考掠影”,让孩子们领略了青藏高原之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周华荣研究员的“生态新疆,大美新疆”向师生们提出“沙漠戈壁也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爱龙主任为大家讲述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科普的推进”;三亚的科普讲座则由李振基、唐建军、任明迅、丁杨及知名环保志愿者唐锡阳先生做了共同分享。
广西分会场由广西生态学学会和阿拉善SEE八桂项目中心联合承办,于11月26-28日分别在广西大学、广西科技馆、玉林市图书馆、贵港市图书馆、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雷江小学等地开设了7个分会场,开展了11场科普活动,内容丰富。广西大学温远光教授为广西大学学生们讲解了“石漠化生态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广西大学罗应华副教授做了“植物的生存之道—能好怎”、“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及实践”等科普报告;广西大学冷冰博士的“探寻和记录身边的美好——自然笔记”和“海上奇迹红树林”带孩子们探索了植物的奥秘;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保护分院王海京副院长的“蛇类的秘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个物种;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农正权等人围绕弄岗所特有的野生动物的保护为孩子们进行了讲解。广西分会场除了在各城市开展针对普通公众的科普活动外,还组织专家到边境学校,保护区周边乡村学校进行了科普。
云南分会场由云南大学和云南省生态学会承办,云南大学科协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园联合组织,于11月24日在昆明长城中学拉开帷幕。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耿宇鹏教授、云南省科技厅引智处谭喆老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博物馆工程师孙羽老师、长城中学新城校区陈超校长以及长城中学400名初一学生参加了活动,一万多名家长与观众观看了网络直播。活动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组织了精美的“生命之美——曾孝濂科学艺术画展”和科普讲座,激发孩子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11月29日,生态文明科普分会场在昆明安宁举行,云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曹敏研究员致辞。来自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的生态科普一线工作者做了9场学术报告。各位专家分别从生态科普的基础理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古生物科普、地质科普、生态科普、科普写作、视频直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科普论坛同时对社会公众开放,并进行了网络直播,获得广泛关注。
浙江分会场分别在11月16日和11月24日在安吉县梅园学校(云贵川外来民工少数民族子弟学校)和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提前举行,“绿色浙江”首席专家、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导师、浙江大学唐建军博士为这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外来民工的孩子们及生活在城市中心的孩子们做了“春华秋实”的科普报告。他将深奥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解释,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探寻生命起源的奥秘,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重庆分会场于11月24日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成的重庆市环保志愿者之家启动,围绕“无废城市”建设及珍稀动植物保护主题,在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开展活动。重庆自然博物馆洪兆春研究馆员和重庆市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清分别就重庆地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的生长繁殖、迁移及栖息地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专业的科普讲解。北碚缙云山管理局邓先宝高工还带领志愿者们在缙云山开展了野外寻找识别珍稀植物桫椤、珙桐等的活动。分会场后续活动还在进行中。
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在疫情期间举办。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专家和海南大学及岛外有关省份的活动组织者克服了层层阻碍,汇聚了全国科普专家力量,各方合作,多地联动,共组织了1个主会场,21个分会场,开展25场科普活动,线下受众3900多人;主会场开幕式及广西、云南、浙江分会场还采用了直播形式,线上受众达15280余人。海南日报、青少频道《科教自贸港》栏目等媒体分别报道了大讲坛的开幕式。大讲坛活动内涵丰富、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精彩的报告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广泛,社会效益显著,对全面提升国民生态环境素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生态学学会钟林生秘书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骆清铭院士致辞
科普基地授牌仪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刘世荣研究员做特邀报告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杨小波教授做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魏辅文研究员做特邀报告
大讲坛开幕式部分代表合影
海南分会场现场
广西分会场现场
云南分会场现场
浙江分会场现场
重庆分会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