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学学会迁飞昆虫学前沿高端学术研讨会纪要
发布时间:2011-07-21点击量:719
2011年7月16-19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生态学学会迁飞昆虫学前沿高端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昆虫迁飞:生态剧场中的行为艺术”。会议通过宏微观结合、多学科交叉,多尺度、多途径的广泛交流,深入探讨了昆虫迁飞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梳理整合了已有的迁飞昆虫学研究成果,理清了近年来迁飞性害虫频发的来龙去脉及暴发成灾的内因外因,明确了下一步昆虫迁飞研究的主攻方向,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动物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澳大利亚APLC等26家相关单位的60位代表及8位特邀专家参加了研讨。其中,24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通过三天紧张而又热烈的研讨,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对昆虫迁飞行为机制和迁飞性害虫暴发成灾的机制进行了多维度和深层次的剖析。会议从虫源与迁飞途径、迁飞行为及其调控、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革新、近年来由昆虫迁飞引发的诸多重大植保问题等进行了全面探讨。
虫源与迁飞途径:云南农科院环资所沈慧梅博士分析了我国褐飞虱、白背飞虱与中南半岛虫源的关系;西南大学刘映红教授报告了重庆稻区稻纵卷叶螟及白背飞虱迁飞、暴发成灾的原因;中国计量学院朱敏博士分析了2007年江西稻飞虱主迁入峰的虫源与天气学背景;南京农业大学陈晓博士报告了我国北方迁飞性害虫草地螟的越冬与迁飞规律;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马春森研究员报告了小菜蛾越冬与迁飞的研究进展;王海扣博士从澳大利亚专程回国参加此次交流会,做了关于澳大利亚疫蝗回迁的专题报告,阐述了这种蝗虫在澳洲的回迁对维持其物种稳定和导致灾变的关键作用。
迁飞行为及其调控: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江幸福博士系统而全面地综述了对粘虫迁飞行为的研究,阐明了粘虫迁飞行为受环境、生理、激素、遗传四方面因素的调控;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封洪强研究员以棉铃虫为实例,报告了昆虫迁飞行为与区域性种群动态;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高月波博士报告了迁飞性害虫空中虫群的成层和定向行为机制;南京农大胡高博士通过个例分析阐释了褐飞虱迁飞的降落机制;南京农业大学刘向东教授报告了棉蚜飞行能力分化的生态机制与遗传响应;南京农大张孝羲教授报告了灰飞虱的迁飞与滞育研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肖海军博士报告了在山东长岛上对昆虫越海迁飞十余年的雷达观测结果。
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革新:在我国几十年来迁飞性害虫的研究中,一项实验技术的突破或一项研究工具的研制成功,能促使学科研究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如:20世纪50年代粘虫的标记释放与回收技术和20世纪70-80年代水稻两迁害虫的协作研究中,采用卵巢解剖、飞机航捕、高山网捕、同期突发分析、轨迹分析技术以及雷达观测等多种方法,均获得丰富的研究结果。目前,对迁飞行为机制的研究亟需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开展实质性的改进与革新。本次会上,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宋涛研究员概述了磁场对昆虫迁飞行为的影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张云慧博士报告了在广西兴安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和双灯(高空探照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对水稻两迁害虫的连续监测的结果;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杨亚军博士综述了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研究进展;作为一种过渡措施,南京农业大学刘向东团队在玉米苗饲养方面实现了多代继代饲养,各项指标均优于用稻苗饲养且更易于操作。精彩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近年来由昆虫迁飞引发的诸多重大植保问题:江苏省农科院程兆榜研究员报告了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在江苏流行的状况,并基于灰飞虱发生规律及其传播病毒病防治问题的再思考,提出了控制灰飞虱所传水稻病毒病的新策略;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报告了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黑条矮缩病近年来在我国南方与长江流域的流行趋势,提出了控制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长期对策;浙江大学祝增荣教授对国内褐飞虱的暴发成因做了深度分析,并对其生态治理提出了详实的试验例证;中国水稻所傅强研究员报告了高温天气田间稻丛温度特征及其对褐飞虱的影响;扬州大学吴进才教授报告了迁飞性害虫与治理研究中的几个新想法;广西农科院黄凤宽研究员报告了褐飞虱生物型变异;南京农业大学刘泽文教授报告了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和反抗性分子设计。
与会者经过交流、总结和探讨,提出了本学科发展的期望与建议:
1、抓紧当前难得的大好时机。当前国家通过各项科研计划,如公益性行业专项、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973项目,通过多种途径研究解决当前生产中包括迁飞性害虫在内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抓紧时机,用任务推动学科发展,只有将研究结果上升为生态学理论和防治策略,才有普遍指导意义。
2、从上述报告中的虫源与迁飞路径专题中,着重解决南方的水稻两迁害虫境外虫源问题及北方草地螟的越冬虫源地与迁入我国东北的途径问题。抓住一南一北这两个重点,既可解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问题,也能在迁飞昆虫学上带来新突破。
3、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历史经验证明,一项新的研究方法或实验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一批新成果的诞生。这次会议交流中,我们悉知目前国内有8台昆虫监测雷达在各地观测迁飞昆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设在长岛的雷达对昆虫越海迁飞的观测已有十余年的积累,难能可贵。但如何解决目前国内雷达昆虫学所遇到的共同的技术瓶颈,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所在。
4、深入基层,多做观察,勤于思考,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丰富发展昆虫迁飞理论。
本次研讨会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与会者积极性高涨,大家在本学科研究的众多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达到了本次会议预期的目标。会议于19日顺利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