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rcees.ac.cn

010-62849101

搜索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业委员会动态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3-12-03点击量:569


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工程院和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新型城镇化中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工程技术与管理”在北京亚奥国际酒店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论坛参会代表共180余人,分别来自6个国家的40多个学术团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术期刊、政府机构、相关企业等部门。其中院士8人,来自中国工程院,美国工程院,俄罗斯联邦工程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外宾11人,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韩国;中国台湾2人。会议期间中外代表荟萃一堂,围绕“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绿地与湿地生态建设、城市表面活化的生态工程,以及污染物与废弃物的处置与再循环工程”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大会报告、专家咨询,交流讨论及生态考察。

本次论坛是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研讨。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研究员主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主席Ian Douglas 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杨烈勋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Ian Douglas教授和王如松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全球生态基础设施发展”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浅议”的精彩主题演讲。论坛特邀学术报告25人,其中外方10人,中方15人,均为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领衔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国际学术团体负责人以及政府和企业的代表。他们分别就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研究前沿与理论、规划与设计方法、生态工程方法与示范、不同尺度的案例研究以及市场化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代表们认为:(1)城市“肾、肺、皮、口、脉”生态基础设施目前仍以规划理念与方法为主,且多数是与生态城市规划相结合进行的;(2)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研究中应用较多的要是绿地、湿地、河流的生态改造和修复项目,污染排放治理与缓冲设施以及生态廊道等生态基础设施研究还比较少;(3)目前生态基础设施只有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且多为离散的工程示范,系统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和工程示范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4)学术界、工程界、产业界与政府之间在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结合的力度还不够,有待于未来在生态工程技术和产业方面进一步整合。(5)城市表面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创新型、前沿性、交叉性和实用性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和认同。(6)国家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需求。

专家咨询会由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吕永龙研究员主持。中外专家和代表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城市“肾、肺、皮、口、脉”生态基础设施,首都湿地生态工程,生活垃圾“五化”综合管理,村镇生态基础设施,生态资产与生态服务管理产业,分散式水资源和能源基础设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与培训体系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王如松院士主持了论坛闭幕式,并作论坛小结。他指出,本次论坛是一次学术气氛活跃、学术成果丰硕的高端论坛。综合性、前沿性、学术性、前瞻性是本次论坛的突出特点。通过大会报告、碰撞切磋、会上研讨和会后交流,促进了国内外科研人员之间、科研院所之间、不同学科之间、政产学研之间会后的学术合作与网络联系。论坛回顾、探索和研讨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技术,对防治、管理和修复城市水生态退化、大气灰霾、热岛效应、土壤污染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支撑,为新型城镇化中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论坛原则通过了“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管理”的咨询建议。该建议将在修改完善后提交中国工程院呈送中央有关部门作为深化生态文明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参考。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国园林博物馆。考察了奥运森林公园湿地生态工程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活化北京水系的具体建议。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2013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