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rcees.ac.cn

010-62849101

搜索

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教育基地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5-02-12点击量:77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其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以下简称:浑善达克站)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正蓝旗人民政府于2001年合作建立,是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内蒙古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研究站位于内蒙古正蓝旗阿日林查干塔拉(42°54’N, 116°00’E),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以退化沙地草地的生态恢复重建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是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发基地。

图片1.jpg

浑善达克站门牌石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设置了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自动气象站、涡度相关通量塔、物候观测站、地下水位观测点和各类样地,试验观测场地状况稳定,维护良好,能够满足生态学、水文学等相关实验观测指标体系的要求。现有科研办公用房能够满足50余位科研人员在站开展科研工作,另有科研活动开展样地4万亩。

图片2.jpg

浑善达克站四万亩长期监测样地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先后支撑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产出的主要成果包括综合运用长期监测成果助力元上都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提出并实践促进退化草地生产力恢复的畜禽草耦合模式、基于种子标准化的沙芥治沙技术集成与示范、发现浑善达克沙地牛粪分解变慢并初步揭示相关机理等。

图片3.jpg

元上都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为充分发挥台站的科普教育功能,浑善达克站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科学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等开展长期合作,充分利用浑善达克沙地丰富的生态学科普资源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要的科普活动如下:

“行知生态 感悟自然”公益科普活动  自2023年开始举办,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每年开展5-8期,通过科普讲座、野外实践、自由探索等方式开展生态与自然科普,收效良好。

图片4.jpg

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作为北京市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自2005年以来连续培养50余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市金鹏论坛等重要赛事奖项。

图片5.jpg

草地生态学野外调查技术培训班  自2022年开始举办,面向国内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理论讲解、经验交流与野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草地生态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已连续举办两届,收效良好。

图片15.jpg

生态学专业本科实习教学  自2015年开始每年与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合作面向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等专业开展本科实习教学,其中,与安徽农业大学的合作培养入选“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

图片6.jpg


农林系统干部培训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浑善达克生态治理、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特色植物资源保育等内容多次组织开展农牧林草等系统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2018年8月,为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及相关盟市和厅局干部讲解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新思路。

图片7.jpg

牧民实用技术培训  与锡林郭勒盟科协、正蓝旗科协联合开办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针对牧民关心关注的传统草地畜牧业提质增效、草畜平衡、退化天然草地植被恢复、流动沙地治理等内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受到当地牧民的好评。

图片8.jpg

台站风光:

图片9.jpg

浑善达克站牧鸡肥草治沙化试验示范

图片10.jpg

浑善达克沙地野生狍子

图片11.jpg

浑善达克站站区一角

图片12.jpg

浑善达克沙地的河流

图片13.jpg

浑善达克沙地的流动沙丘

图片14.jpg

浑善达克沙地的星空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