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rcees.ac.cn

010-62849101

搜索

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

发布时间:2025-02-12点击量:155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以下简称沙坡头站)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沙坡头站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野外综合观测研究站,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04°57′E,37°27′N),是集科学研究、科技示范、环境监测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沙坡头站获得多项重要荣誉:自2005年起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获评“国家环保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成为“宁夏沙坡头生态保护和建设院士工作站”,2019年获批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2021年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3年成为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试验站同时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开发计划署(UNDP)、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实验室(WL)及“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的研究站点,也是第三世界科学组织网络(TWNSO)、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成员和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

沙坡头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风沙环境、沙漠气候和沙漠治理研究,成功揭示了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风沙运动规律,提出了“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铁路防护体系,该成果于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后数十年间,沙坡头站不断深化沙漠治理研究,从早期的麦草方格技术到后来被誉为“荒漠生物地毯”的生物土壤结皮方案,这些治理措施确保了包兰铁路半个多世纪的安全运行,在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沙坡头站重视科普教育工作。站区总面积两百余万平方米,包括两千余平方米室内展览空间、一百万余平方米室外活动区域,设有试验观测场、大型仪器设施、科技展厅、实验室、标本室、图书室、活动室等科普设施。作为多个科普教育基地和国际组织站点,试验站承担着生态知识普及、科学精神传播的使命。试验站常年面向大中小学生开放,年接待六千余人次的参观学习。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小小草方格”、“固沙植被大讲堂”、“沙漠探秘”等,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科学兴趣。同时,沙坡头站也是多所高校如中山大学、河海大学、宁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教学实习基地,搭建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的平台。试验站通过网站、公众号、短视频、博客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科研成果、科普资讯和活动信息,促进生态科普知识的传播。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pn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png

图片7.jpg

图片8.png

图片9.jpg

图片10.png

图片11.jpg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