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普行之厦门大学海洋开放日:创意活动引领公众探索红树林奥秘
发布时间:2024-12-09点击量:44
2024年11月9日,第十三届厦门大学海洋开放日之“探索奇妙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美丽的海上森林红树林”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举行。这次活动也是“中国生态科普行”的一次具体践行。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互动体验、科普讲座、实地参观和展览展示等多个活动和互动体验方式,吸引了千余位公众互动交流。
活动的开放点之一金泉楼门口,“我和海上森林合个影”活动和可爱的海莲精灵人偶吸引了公众的兴趣,尤其激发了小朋友探索和体验的热情,这是什么,什么是红树林,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带着一个个问题,公众打开了科普之旅的探索之门。
金泉楼内,多项精彩活动同步开展。志愿者们结合海报展示,向公众们详细介绍了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的佼佼者红树林,完成了知识的输入。“玩转3D打印、胚轴涂鸦”、“滨海蓝碳之旅-飞行棋”,通过现场3D打印展示三种常见的红树胚轴、给胚轴上色,以及知识答题闯关冒险游戏等互动,让小朋友在动手和玩耍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输出,寓教于乐。“食在蓝碳”贝壳展则展示了如海参螺、芋螺、宝螺、鲍鱼、海菊蛤等诸多绚丽的贝壳,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该展览从介绍贝壳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担任着“贝币”这一重要职责开始,到现如今成为人类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为止。身为蓝碳生态系统中随处可见的一员,贝壳直观地展现了蓝碳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此外,活动还针对中学生和小学生举行分阶科普讲座“滨海湿地“蓝精灵”、参观中尺度科学装置-滨海湿地全球变化温室群,提供较为系统的科普方式让公众进行深度、沉浸式体验。
滨海湿地“蓝精灵”讲座科普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前沿——蓝碳生态系统,从什么是蓝碳生态系统,到蓝碳生态系统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再到蓝碳的计量与交易。蓝碳不仅在碳汇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栖息地,蓝碳的交易机制能够将这些碳汇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全球减碳目标。来自厦门大学志愿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增进了公众对蓝碳生态系统、其潜在价值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的认识。
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八闽园的滨海湿地全球变化温室群是一个专门用于研究气候变化、滨海蓝碳和生物入侵的中尺度科学设施。该设施包括8个玻璃屋实验室、2个温室和1个同质种植园,可以模拟未来气候条件,为科学家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来探索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入侵的等重要问题。开放日当天,泉州小记者、石塘村小学生、仙游私立一中高中生以及泉州师范大一新生等团体200余人参观该科学设施,并参与系列问答互动环节。公众通过互动获得了滨海湿地主题的纪念章、书签或魔方等纪念品,增添了这次科普之旅的乐趣,留下了难忘的学习体验与美好回忆。
厦门大学海洋开放日活动是连接社会大众与生态环境科学的重要桥梁,期待未来更多人关注滨海湿地、海洋生态系统,共同参与到滨海湿地、海洋的生态保护中来,助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 张在榆、郑陈娟文, 刘嘉和、郑陈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