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rcees.ac.cn

010-62849101

搜索

首页 - 奖励举荐 - 青托工程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选定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杨阳)

入选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时,距离我参加工作刚满两年。这两年来我从学生到带学生,从课题参与人到课题负责人,从实验员到实验室管理员,从心态不成熟到实验室心理委员,各种角色接踵而来,各种任务应接不暇,虽鼓足干劲,跃跃欲试,却常常感到穷途末路的无奈,求救无门的尴尬。在我迷茫、惶恐、着急、紧张、百感交集的时候,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中国科协青托项目的资助,中国生态学学会为我确立了培养专家小组以及培养规划,强大的导师团队在科研工作、项目申请、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在青托项目的资助下,我参加了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并协助中国生态学学会举办青年托举人才论坛,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极大的提升了我的会议组织和交流能力。在与全国各地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深入交流后,我学习到很多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研究同行(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数据同化、环境毒理、土壤物理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深深的感受到太多的思虑反而迟滞了前行的脚步,在重新凝练自己的研究方向后得以“轻装上阵”。

受益于青托项目,试验方法方面,我在前期大田观测和实验室模拟的基础上,应用了高分辨显微镜、傅里叶光谱等前沿仪器表征技术,发现并多角度证实了酸性土壤锰流失是造成区域稻米镉超标严重的主要原因;模型模拟方面,在传统随机模型的基础上,应用ArcGIS、Python和贝叶斯等新的模拟技术和平台,构建了机理-经验耦合模型,评估了不同修复措施在不同地区长期应用的可持续性,弥补了该领域模型研究的不足;技术应用方面,在前期多尺度试验的基础上优化技术细节,发展了以微量元素拮抗调控原理为核心的耕地镉污染治理技术,在广东、河南和湖南等地区开展的技术示范中成功验证验证。在湖南省的随机抽查中,我负责的技术示范区域稻米全部合格,并获赠“绿色食品”牌匾,帮助当地农户实现了20%的利润增收。虽然这个奖项不大,但对自己的鼓励不小。在技术示范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开发了空间信息自动提取系统,从空间尺度上实现对技术示范区域和污染风险较高区域进行长期定位监测。

在青托项目支持期内,我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 9篇(1区7篇,2区2篇),中文核心12篇,授权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5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国家重点实验室马世骏青年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家重点专项子课题(2项)、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等项目,担任《环境工程学报》青年编委,荣获广东省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以“土壤污染过程模型模拟”为主题的特邀报告,从助理研究员晋升为副研究员。虽然目前还没产出子刊级别的文章,但能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我觉得这很酷。

回首这三年,险阻众多却宝贵,时光漫长但飞快。三年前,正是在青托项目的帮助下,我才稳住了阵脚,明确了方向。三年来,在青托项目持续的资助下,我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上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三年来,我从农户嘴里的“小颠子”变成了“老杨”,深刻的感受到了湖南当地伯伯婶婶的质朴、热情以及对我工作的认可。三年来,我与国内外优秀研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未来十年、三十年与国际一流团队“掰手腕”、“争上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非常感谢青托项目给予我们这些年轻科研工作人员的支持、平台和鼓励,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这些“科研青年军”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科技腾飞的重要机遇,不忘初心,埋头苦干,让科研先辈们无私奉献、奋勇拼搏的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