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详情

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310月在南昌成立,是我国从事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民族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互动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民族地区的气候智能型社区等具有社会与人文属性的生态学前沿方向。专业委员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繁荣民族生态科学事业、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2017年、2019年分别在北京、贵州凯里、青海西宁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民族生态学大会,并且每年积极组织参加中国生态学学会年会并承办分会场,与其他专业委员会形成良性的学术交流与互动;积极参加生态学学会的秘书长会议,主动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

专委会每年主办民族生态学研究方法培训班,培训班后开展野外调研与实践活动,赴我国民族地区进行民族生态学调查,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服务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摸索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民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

通过出版书籍,发表综述性研究,并在各种学术会议及刊物上进行报道,民族生态专委会初步实现了阐释民族生态学的概念与理论、方法与特性,与其他学科的差异等学术任务。专委会通过举办各种讲座活动,召开学术会议,进行民族生态学的培训,宣传了民族生态学,提升了社会各界对于民族生态学的认知度。

在未来的工作中,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立足于高校与科研院所,服务于民族地区,对于我国处于胡焕庸线两侧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通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生态知识的研究,为当地的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组织科学工作者为社会服务,进行政策倡导,参与精准扶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认知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科学研究,分析其历史成因,汲取其中的生态智慧,剔除不符合科学认识的糟粕与迷信,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扩大科普工作的范围和程度,配合国家的科普工作战略,结合多种媒体形式,包括视频、海报、讲解、动画、自媒体等方式,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科学真知,消除谣言,为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特色活动

2015年、2017年、2019年,分别在北京、贵州凯里、青海西宁组织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民族生态学大会。

   历届主任:薛达元、冯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