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6点击量:175
2014年5月24-25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4分会场“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云安会都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协等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云南省生态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红河州世界遗产管理局和普洱市农业局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生态学、民族学、地理学等领域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者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陈利顶秘书长主持,刘世荣理事长致开幕辞,分析了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和趋势,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和所有参会代表对中国生态学学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云南大学欧晓昆教授代表云南省生态学学会致欢迎辞,欢迎代表们来到美丽的春城昆明。
与会代表围绕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会议主题,从生态文明的内涵、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专家们畅所欲言,会场气氛极其热烈。
云南大学尹绍亭教授表示,生态文明必须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充分认识文明差异的价值和意义,尊重多元并存的生态文明。中央民族大学薛达元教授表示,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正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云南师范大学角媛梅教授强调,哈尼梯田不仅有美丽的景观,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的传统知识与文化。红河州世界遗产管理局张红榛局长表示,只有保护好民族文化,才能保护好哈尼梯田这一美好家园。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系施传刚教授表示,传统文化不仅属于过去和现在,未来的人们同样需要文化认同,所以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就在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并使每一个人及其后裔都不至于丧失自己的归属感。
最后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本次研讨会主席闵庆文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指出文明建设涉及到多个学科,不仅应当重视生态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还应当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应当通过多学科的交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价值,保护、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希望科技工作者、管理部门,企业继续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会议现场
中国生态学学会
201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