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动态 >> 详情

多城联动热 生态科普行——生态科普系列巡讲侧记

发布时间:2012-12-28点击量:533


12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会员日。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浙江省生态学会联合主办的生态科普系列巡回讲座正在浙江省各地火热联动进行。
   浙江嘉兴秀洲区新塍镇社区教育中心,一堂题为“植物的智慧”的生态科普讲座正在进行。百余名小学生紧紧盯住画面上的桃子和草莓,听着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唐建军博士讲解着郁郁葱葱的植物世界里千姿百态的植物的果实是如何为了保护其种子的生长发育和传播扩展而发挥着奇妙的智慧的。从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智慧,生物智慧的种种美妙体现,以及植物这种看似木讷其实精明不过的生物的种种奥秘,唐建军教授用最浅显最朴素最接近现实的语言和实例,为在座的师生们开启着生命世界的一扇大门。课堂上不时传来的阵阵笑声、高高举起的小手、略显稚嫩的提问、率真坦诚的插话和回答,无不映衬着小小少年们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渴望。
   同样是12月15日这一天,在浙西南的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养生旅游学院,同样是充满渴望的眼神,300多位年轻的大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外国语学院张跃西教授的“生态资源和养生旅游”的科普讲座,从生态资源到休闲养生,从生态旅游到养生旅游,从养生旅游带动养生产品等,张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进行了生动地报告,而同时参加科普的多位学院领导和专业教授的莅临出场,则反映了实施部门对这场生态科普讲座的高度重视。
   还是在12月15日这一天,在浙江台州图书馆,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厦门集美大学阎希柱教授,正在以“整治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为话题,向数百名市民展示了海洋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污染在海上,根子在陆上。”反映出浙江省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省份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更强调着陆域污染控制是解决海洋环境污染的最根本途径的生态系统理念,“有效控制海洋污染亟待立法。”台州市生态科普大讲堂,连续三场重拳出击,反映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命健康的渴望。
   而在之前的12月12日,在绍兴市职教中心报告厅,一场题为“利用亲近自然的方式进行生态文明普及”的生态科普报告正在举行。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厦门大学李振基教授正在为该校旅游、商务学区的300多名师生做生态科普报告。“大自然有何魅力?”、“如何感受大自然?”、“与生态文明有何关系?”、“对于我们有什么好处?”每个问号妙趣无穷。李教授由浅入深,用大量引人入胜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亲近并热爱大自然,学会观察、发现并感悟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的精致与微妙,并用“邀请昆虫”的美妙生态游戏展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美妙情境,进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2月1日,在台州的生态科普大讲堂中,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钧敏教授的一场“外来物种与我们的生活”的讲座,同样吸引了前来参加台州科普大讲堂的数百莘莘学子。从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外来物种长距离的迁移与入侵的关系,到部分外来物种入侵后给当地的农业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李教授还结合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分析入侵物种的危害性的变化趋势,介绍台州的入侵物种及如如何有效防治这些物种。
   同一天,在蒙蒙细雨的杭州市北郊某监狱大会堂,1000余名服刑犯人齐刷刷望着台上,倾听着浙江大学唐建军老师的报告,“理解生命、态态和谐”,从生命的本质和含义,到生产、生活、生态,到心态、世态、事态、生态,生动有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解,听众的颌首称赞和偶尔发出的情不自禁的笑声,似乎让他们感悟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也让听众们感悟到了社会每一个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性。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文明的基础,而生态文明是大家对生态关系正确理解之后所自觉遵守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内心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要达成这样的伦理形态,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正如生态文明建设也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但是,建设生态文明,助推“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值得大家期待,更值得大家齐心努力将其化为现实。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浙江省生态学会在今年秋天在杭州成功召开“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七届一次工作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生态科学科普传播技巧与实践经验交流研讨会”的基础上,又在浙江省内杭州、绍兴、嘉兴、台州、丽水等地举办生态科普系列巡回讲座,在各地市科协的精心安排下,在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整个活动。

(唐建军供稿)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