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动态 >> 详情

暨南大学生态科普校园行活动在广州举办

发布时间:2017-11-06点击量:393

2017年9-10月,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发起,中国生态学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和暨南大学生态学系联合承办的生态科普校园行活动近期在暨南大学举办。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沈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研究员和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讲座教授谭凤仪教授等3位老师为来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师范大学等600位师生做了3场科普报告,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9月29日,沈老师在暨南大学给学生们做了“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讲座,详细地介绍了全球湖泊生态系统的情况,重点讲解了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对我国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长江中下游最近200年来湖泊古生态的演化,从60年代前的混合型生态类型,60至80年代转变到草型生态类型,80年代后期向藻型富营养状态转变。沈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讲座内容,吸引了暨南大学生态学系的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还有广州市其他高校生态学专业的师生300余人倾听了报告。

10月12日,任海研究员在暨南大学做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研究与实践”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及保护情况,强调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在广东省开展的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工作;最后,任老师举例说明了其如何运用专业知识为岛礁的绿化建设提供实践服务的。讲座让参会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10月27日,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谭凤仪教授做了“人工红树林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的科普讲座,介绍了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的情况。人工湿地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可以通过微生物、植物和基质的联合作用来提高水质。但是这些系统大多数使用的草本植物需要频繁的维护,很少使用多年生木本植物,如红树林。谭教授详细介绍了红树林湿地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潜在效率,红树林如何对有毒的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和多溴联苯醚,废水中营养物质、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转化,开发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和无害环境的废水处理技术的潜力。

本次生态科普校园行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生态学知识对师生的影响,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知识在日常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一)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