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28点击量:743
2015年9月25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主办,北京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老科协植物学分会承办,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咨询团协办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决策沙龙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
沙龙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惠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林坚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吴绍洪研究员和张义丰研究员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就“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做了精彩的报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刘晓堪副主席、石景山区环保局吴景义副局长和刘云海副局长、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何远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咨询团任丽新团长等十余家单位的近40人参加了本次沙龙。
沙龙由马克平理事长主持,植物研究所党委曹爱民副书记、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何远光理事长做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讲话。马克平理事长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背景,引出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李惠国教授介绍了当今世界处在人类文明转变的历史关节点,正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孕育期,开启了人类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共建美丽生态中国。李教授对生态文明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和观念变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落实到行动,落实到国家社会的基本制度上、更要落实到每一个公民的行动上。
林坚教授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真、善、美、智、圣的统一,是生态文化的哲学智慧的五个核心要素,同时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相对应。生态文化哲学智慧表现为:对生态系统的准确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对生态价值的全面把握、对生态文明的根本追求。
吴绍洪研究员从指标体系的概念、性质、作用、服务目标、划分原则和系统结构为大家理清了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求。经过长年科学研究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自然地域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其指标选择主要有:温度、水分、地形、土壤、植被等,最后提出了生态、环境、社会与经济四大板块的详细考核指标,以供大家交流。
张义丰研究员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为题,明晰了生态的概念,是发展和承载能力的协调的状态,是一种协调,发展和与其相应的承载能力之间的协调;而文明却还需要突出有三个层面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并深刻剖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现存问题背后的实质,用具体的生态文明评估案例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评估指标存在的多样性和共性。
会议现场,严谨、认真的老科学家工作者经过了热烈的讨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但仍需要各领域内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讨,需要一点一滴的落实细化并完善。刘晓堪副主席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各专业类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的力量应充分积极各自优势,为社会服务承担更多的责任。陈佐忠研究员作为本次会议组织者之一,感谢了各位的光临,并表示会后将根据现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做更多相关的研究调查。
本次沙龙由学会具体组织,相关单位离退休老专家们积极参与,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今后将开展更多活动,充分发挥老专家们的优势,为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