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动态 >> 详情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举办“第七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分会场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18点击量:40

图片

2024年11月16日上午,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科学传播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交叉创新研究院、陕西省生态学学会等单位承办,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协办的“第七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分会场”在美丽的陕西省西安植物园成功举办。

图片

本次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分会场活动,特邀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副院长杨永川作题为《中国古树多样性、存留机制及其潜在应用》主题报告,报告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主任岳明担任主持人。活动吸引了众多相关领域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参与。

图片

报告伊始,杨永川教授首先介绍了古树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古树(100年以上的树木)是人类聚居区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古树资源,这些古树不仅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也是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重点。

图片

随后,杨永川教授详细阐述了影响古树在人类聚居区长期留存的关键因素。他围绕四个科学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经过长期人类活动的筛选,目前人类聚居区的古树组成具有怎样的特征;什么样的树种在人类聚居区更可能被保存为古树;哪些地区对古树的长期保存更加友好,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具有怎样的关联;以及古树在大规模生态修复背景下,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图片

在报告过程中,杨永川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古树保护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有效的保育措施和建议。他指出,古树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学术界和公众都应积极参与到古树保护中来。同时,他呼吁大家加强对古树的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古树保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图片

此次报告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古树多样性保护的认识,也为未来的古树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植物园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在植物迁地保育、种质资源储备、生态文化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期待通过此类专家报告,能够激发更多人对古树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共同为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而努力。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陕西省西安植物园。

图片

“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的品牌科普活动之一,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全国生态文明科学传播团队共同发起,并与全国有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多方共力、集生态学家与社会科普专家力量为一体,为大众传播生态理念和普及生态科学知识的大型科普活动。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活动自2018年起,迄今已先后在南宁、昆明、海口、杭州、芜湖、南昌举办了六届,主会场和分会场已覆盖近20个省市,参与单位合计超过100家,共计组织主会场、分会场近200个,累计线上、线下受众逾400万人次。本次第七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除了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办主会场外,还在西安市内和杨凌、佛坪以及上海、重庆、浙江、江苏、广西等多个省市同期举办分会场,全国分会场总数接近30场,受到公众的广泛欢迎,对推动生态文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片

(薄荷、陆绍娟、柯蒲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