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1点击量:988
8月26-29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承办,贵州省生态学会、贵阳学院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在贵阳成功举办。大会开幕式由学会副理事长任海研究员主持,学会理事长欧阳志云研究员、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欧阳志云理事长表示本届大会以“生态科学新使命:碳中和与生态建设”为主题,邀请了一批高层次院士专家进行交流研讨,是中国生态学学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举措。未来学会将继续紧扣“四个面向”,围绕提升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国际影响力,建品牌、强组织、育人才、促开放,不断提升“四服务”效能,加快构建联系广泛、布局科学、服务精准、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新格局,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积极力量。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回顾了各自校生态学科的建设成就,表达了承办单位的热忱欢迎。大会开幕式上颁发了第二届马世骏生态科学成就奖、第七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举行了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以及学会主办国际期刊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EHS)签约Science合作刊物仪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学会副理事长王克林研究员、朱教君研究员、吕永龙教授、吴文良教授、闵庆文研究员,学会秘书长钟林生研究员、贵州省林业局副局长孙福强、贵阳学院副校长李灿教授、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蔡娜等。
大会围绕“生态科学新使命:碳中和与生态建设”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会副理事长吴文良教授、吕永龙教授、朱教君研究员分别主持了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焦念志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克林研究员、贵州大学吴攀教授、四川大学王根绪研究员、河北大学万师强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王普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卫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吕晓涛研究员分别从“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水生态安全保障战略初步研究,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社会系统变化对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服务演变影响机制与人地耦合途径,西南地区矿山环境污染过程与生态修复实践,陆地植被生态水文学若干前沿问题与进展,生态系统控制实验与全球变化,亚热带草地灌丛化过程土壤碳循环与微生物的驱动机制,我国自然保护地“3030目标”的实现路径探索,氮素输入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从生产到分解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焦念志院士报告
吴丰昌院士报告
张福锁院士报告
王克林研究员报告
吴攀教授报告
王根绪研究员报告
万师强教授报告
王普昶研究员报告
徐卫华研究员报告
吕晓涛研究员报告
大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研究到国家需求,围绕生态学学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探索与创新等议题,以“线下+线上”的形式设置了50个专题分会场和1个专题论坛——第二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托举人才论坛,共安排了665个口头报告,其中线下报告535个、线上报告130个,120个学术墙报,收录电子摘要1517篇。大会同时设立了“全国生态学研究生论坛”,570余位优秀生态学研究生做口头报告,获得了热烈反响,会上进行了“研究生优秀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颁奖仪式。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生态仪器与生态类书籍展。
大会在会务组织与代表服务方面随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及时应对,带给参会代表更加便捷的参会体验,信息化特色突出,获得了参会代表的积极反馈。本届大会的召开,突显了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转入常态化防控的局势下,中国生态学学会在广泛凝聚科技同行,坚定不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协同推动、展示生态学学科创新成果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中国生态学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团结服务生态科技工作者为工作导向,将生态学老中青科研工作者汇聚一堂,交流生态学学科前沿进展,展望生态学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第二十一届中国生态学大会作为我国生态学界的又一次盛大聚会,将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生态科技工作者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开拓进取,扎实有效工作,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社团发展新境界,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