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8点击量:208
“唐教授,您帮我们看看,这一片稻田能不能搞稻鱼共生?”
“这一带为平原地区,作为稻鱼共生模式,缺乏流水灌溉及病虫扩展的景观阻隔等,开展稻鱼共生的先天条件不如在山区梯田。”
“那到底能不能开展稻鱼共生呢?如果打算搞稻鱼共生模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当然可以。只不过平原地区开展稻鱼共生需要特别注意几个关键技术:第一,作物类型和品种类型的搭配并注意农田边界植物群落的保育,以构建丰富的农田生物多样性抵御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田鱼也提倡引进多种体色的青田田鱼混合群体;第二,建议在田间建立独立排灌体系,并在进出水口附近挖坑营造小型避难所,沟坑面积一定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0%以内;第三,有可能的话进行宽窄行插植,在不减少每亩总穴数的情况下,通过宽行给田鱼留出便于游动的空间;第四,水稻品种注意选用优质、耐肥、抗倒的类型,建议选用……”
“哦,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
“不仅如此,如果要把生态农业和乡村农文旅结合,还需要考虑水产品种的类型和市场销售的需求,以及研学课程的开发……”
“哦,需要把农业经营进行综合开发才能实现城郊农业的多维开发和高效需要……”
这些对话,发生在杭州市余杭区永安禹上稻乡生态农业示范区走在田间走动的一位中年人与围着他的几位新农人之间。
风吹麦浪,春意醉人。2022年5月14日星期六,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持的中国科协“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计划”之“生态科技普及助力‘三农’绿色发展”项目活动,走进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受杭州稻香小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绿色浙江”副秘书长、区政协委员刘松的邀请,浙江大学生态研究所农业生态学教授唐建军博士来到稻香小镇,对永安村的生态农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把脉,提供了稻鱼共生生态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专家咨询服务。
唐建军博士表示,这次来到永安村,是践行知农、助农、兴农的初心,希望能通过项目活动解决永安村在生态农业方面的瓶颈问题,通过科技的力量来助推永安村共同富裕项目。在永安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松带领下,唐老师以了解永安村生态农业相关发展项目及规划为基础,通过对田间地势地貌和灌溉系统的了解,提出永安村即将实施的稻鱼共生文旅项目,将有别于青田等山区梯田稻鱼共生模式,需要通过设立项目特区、独立灌溉循环系统、改变水稻株行距、调整秧苗种植方向等方式,进一步发挥稻鱼共生模式的趣味性、美观性、经济效益性,以达到稻鱼共收、农旅融合、城乡共富的三赢生态效应。针对农业企业的独特消费场景下,唐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顾客行为心理学新颖独特的视角和应用心得。最后,唐教授向村里赠送了浙大团队十多年科技积累成果汇集的科研结晶《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生态学基础及保护与利用》、《生态型种养结合原理和实践》等科技书籍数套,为永安村生态农业项目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为了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都市白领后花园,在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和余杭街道牵头组织下,永安村成立了禹上稻乡共同富裕示范项目。项目2019年实施以来,克服疫情困难,实现了永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78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315万,实现了每年翻番的目标;村民年人年均收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通过农文旅融合,不断为乡村创造价值,不断为城市创造价值,进而带动八个村的经济发展,实现八个村抱团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城乡共同富裕。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技助农力量的加入,在提升禹上稻乡共同富裕示范项目综合质量、建立科技保障方面,有了更好的专家力量基础,是国家级专业学会高层次专家服务于农村基层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尝试,自然受到农业经营主体的热烈欢迎,并希望中国生态学学会的专家队伍能进行持续的跟踪指导,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撰文、摄影:范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