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5点击量:756
2021年12月10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云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生态科普行活动在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举行。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科协办公室主任耿宇鹏教授以“浅谈碳中和”为主题为西联学校的学生做了科普讲座。西联学校高中部的300多名学生倾听了讲座。
耿宇鹏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碳中和”的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了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如何实现碳中和。他从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知识讲起,从碳单质、无机碳、有机碳入手,讲到碳基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化石燃料中存储的能量、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问题,引出碳中和的基本概念。在讲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基础上,介绍了IPCC 2021年第六次评估报告和刚刚结束的COP26大会,引导同学们理解了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性。以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为例,阐释了碳中和政策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碳中和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3060 双碳目标,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勇气和担当。为了如期实现碳中和,需要双管齐下(碳减排和碳增汇)、三端发力(能源供应端、能源需求端、人为固碳端),才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完成社会经济的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碳中和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密切,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低碳生活来为碳中和做贡献。最后他介绍了有专家提出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另类思路——太阳地球工程。这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想法让同学们脑洞大开。同学们深受启发,积极参与互动。有学生提出“用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作为人为固碳的新思路,并就技术成熟度和成本问题与耿宇鹏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耿宇鹏教授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树立远大志向,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做出贡献。
据悉,本系列科普活动,除了碳中和的专题讲座,云南大学胡绍骥副研究员、李艳玲研究员还将以“城市生物多样性” 、“神奇的藻类世界”为题,给初中生和小学生带来精彩的报告。
(耿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