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于1998年8月25日在长春成立,是我国从事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
湿地生态学是研究各种类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规律,及其与理化因子、生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学科。
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团结、组织全国从事湿地研究的科技人员、教育工作者,开展湿地生态学学术交流,推动湿地科学发展,提供湿地生态科技咨询,宣传、普及湿地科学知识,促进湿地科学人才学术水平的提高。
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严格按照学会章程开展活动,积极打造学科影响力,在新形势下通过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7年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了“中国湿地论坛(第二届)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2018年,“湿地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洲湿地大会、第三届中国湿地论坛”隆重召开。
在支撑和决策咨询房屋方面,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作为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湿地公园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承担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质量评估、国家湿地公园和保护区的评审和验收等工作,为多项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围绕湿地水禽类国家公园建设、泥炭地保护、湿地与流域水资源保障等方面,撰写了10余份政府咨询报告,为政府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研究方面,承担国家湿地重大研究任务方面,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项目“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中高纬度湿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国沼泽湿地资源及其主要生态环境效益综合调查”等湿地重大研究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以上5项;专业委员会委员组织撰写出版了《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典型脆弱生态系统的适应技术体系研究》、《气候变化对湿地影响与风险研究》、《中国主要湿地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湿地领域高影响力的专著;建设了湿地系统野外观测台站及东北区湿地网络观测平台,建立了湿地恢复与合理利用研究示范基地。
在科普宣传方面,积极发挥专业委员会在科普方面的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利用公众科学日、科普夏令营、科普周、科普讲座、科技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湿地及保护湿地的认识,进一步宣传了专业委员会在湿地、农业和环境等领域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激发了中学生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树立正确科学观的信念,达到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
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推进湿地生态学理论及其技术的发展,大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科技咨询能力,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培养湿地科学人才。
特色活动
2017年,主办“中国湿地论坛(第二届)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
2018年,主办“湿地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洲湿地大会、第三届中国湿地论坛”。
历届主任:李文华、吕宪国、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