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0点击量:647
2013年7月10日,中国生态学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以“城市内涝防控与生态修复”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参与主办这次活动的有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等。本次沙龙就城市内涝防控与生态修复的理论、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学会名誉理事长王如松院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张悦副司长、美国佛罗里达海外大学Willam J. Mitsch 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副主任,及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院、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的20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对此次沙龙主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杨敏副主任代表学会挂靠单位介绍了中国生态学学会学术沙龙的情况,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城市内涝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工作。他说,城市内涝是国际上较为明显的一个现象。极端气候变化带来的暴雨天气越来越频繁,同时高速的城市化导致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两种因素叠加起来,使得城市内涝问题在我国表现的较为突出。
学会名誉理事长王如松院士在发言中说,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背景下,我们的观念、技术、体制并没有跟上城镇化的速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生态修复应该包括生态基础设施的修复、产业结构的修复和生态管理能力的修复。城市内涝的生态修复,本质上是生态关系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是我们观念、体制、技术、方法的重建。
张悦副司长认为,我国的城市内涝之所以出现今天这样严峻的局面,主要是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式、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原因。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十分复杂,应该考虑综合因素和动态变化来解决,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排水计算手册,需要我们从数字化、信息化、模型化和实际结合起来有一个新的提升。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海湾大学Willam J.mitsch教授,结合他在佛罗里达的具体生态工程讲解了生态工程的定义、要点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重点对美国的湿地建设和保护工作进行了介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谢映霞副院长与大家分享了“排水防涝规划大纲”的编制工作以及进行的相关研究。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张书函副总工程师从城市排水、生态排水系统和低影响开发三个方面介绍了雨水利用措施与城市内涝防治方面的建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李锋副研究员从城市表面生态学与生态基础设施进行了分析。
接着,专家学者与现场参会人员就正确识别城市内涝,排涝规划,防洪标准、水资源利用,防洪、排水、防涝的工程体系、风险评估以及多部门综合治理等等进行了互动问答和热烈讨论,
最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刘树坤教授为本次沙龙做总结,认为这次沙龙非常成功圆满,从技术上涉及到了许多新观念、新理念,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内涝问题,不能只单纯地从工程的角度去解决,也要考虑从生态修复的角度来解决,要采取工程技术与生态修复并重的综合手段,洪水本身是一个生态过程,洪水本身也是资源,如何把洪水加以利用,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流域防洪的新理念提倡,无论是流域的大河水,还是城市的暴雨雨水,都要提倡尽量把它留在本区域,尽可能把雨水加以利用;通过修复城市的河流、地表、绿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可以减轻城市洪涝灾害,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城市的规划部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就把生态的理念加以考虑。
参会人员合影
中国生态学学会
2013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