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委员会动态 >> 详情

“湿地功能及其生态适应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在杭州召开

发布时间:2011-10-19点击量:195


blob.png

由我所及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主办,由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会、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湿地功能及其生态适应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于2011年10月10日在杭州市海外海西溪宾馆落下帷幕。
   大会有幸请到了李文华院士、刘兴土院士、匡廷云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董鸣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磊教授、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绍明先生等领导及专家。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北大学、南昌大学、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科学院等45个单位的近200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主持。中国生态学学会原理事长、湿地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李文华院士;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兴土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植物所董鸣研究员;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主任、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吕宪国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磊教授;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绍明先生等专家领导参加会议并致辞。李文华院士对我国湿地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湿地研究的热点,包括湿地分类、结构功能及过程研究,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湿地与全球变化、退化湿地恢复及其保育等方面。李文华院士勉励所有湿地工作者要自信、自强、自律,不断开拓创新,将我国湿地科学研究推向国际前沿。杭州市人大主任王国平先生也为大会发来贺信,他表示,本次会议在杭州举办,对于探讨湿地保护、恢复及可持续利用;寻找中国湿地研究的跨领域合作之路;促进中国湿地健康、有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必将为全国湿地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杭州将继续做好湿地保护、建设、管理、经营、研究这五篇文章,实现人与湿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
本次大会共有报告31个,其中主题报告8个,分会报告23个。涵盖了湿地科学进展与展望、湿地系统演化、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恢复、城市湿地、湿地遥感等领域。刘兴土院士关于“湿地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报告,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湿地定义及分类体系,高瞻远瞩地对我国湿地科学问题进行凝练,并对面向国际前沿的湿地学科发展进行了展望。潘德炉院士主要针对湿地遥感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分会报告具体包括湿地生态水文、湿地物质循环、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功能评价、城市湿地以及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几个方面。在湿地生态水文方面的几个报告从不同水分梯度、不同水淹状况对湿地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基于水循环模拟进行了流域湿地生态需水研究;湿地物质循环方面的报告分析了湿地碳氮磷及铁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进一步阐明了湿地净化功能及物质循环的环境效应;在湿地生物多样性方面主要对湿地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湿地植物的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策略、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城市湿地方面则系统介绍了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动态、揭示了水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城市湿地建设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湿地工程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与工程示范;同时几个报告还进行了基于模式的湿地冷湿效应模拟研究,评估了湿地固碳潜力,开展了湿地功能区域评价。
   这次大会,聚集了我国湿地领域的著名专家和优秀的研究生,对我国湿地科学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尤其是在城市湿地建设、恢复及合理利用方面。这对健全我国湿地科学体系,提高我国湿地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对国家湿地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