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动态 >> 详情

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分会场系列活动:以鸟类调查培训为基,搭科普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5-09-08点击量:16

自2025年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在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召开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主会场活动以来,在中国生态学学会的指导和上海市生态学学会的积极推进下,上海各分会场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开展。8月31日,由上海市生态学学会、上海海洋大学鸟类学实验室组织,联合上海汇爱自然志愿者团队以及红树林基金会小白鹭公民科学项目组,召集参与小白鹭公民科学的队长们,以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湿地精灵”——鹭鸟家族等水鸟为观察对象,在浦东新区金海湿地公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湿地鸟类调查培训活动。目前,我们在上海已经建立起20支公民科学队伍,分别负责20个湿地的鸟类多样性调查。上海市生态学学会会员张东升副教授组织了本次活动。

图片

活动当日,在张东升副教授与周韧刚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正式启动金海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调查实践活动。到场志愿者首先完成自我介绍。随后,上海海洋大学张东升副教授就湿地鸟类调查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

实践环节中,全体人员沿公园预设调查路线有序行进,同步记录所观测到的鸟类种类与数量。途中,志愿者们就鸟类辨识、行为特征及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尽管当日天气炎热,参与者仍保持高昂兴致。经过约 2 小时的调查,本次活动共记录到鸟类 22 种,其中既包含白鹭、家燕、黑水鸡等常见鸟种,也有凤头鹰、三宝鸟等不太常见的鸟类。

图片

图片

鸟类品种记录

调查结束后,众人前往湿地展览馆,在张东升老师主持下,围绕小白鹭公民科学湿地鸟类调查中的各类问题展开研讨。各队队长先后介绍本队调查情况,现场就鸟类调查方法与队伍组织管理办法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交流,参与者对如何有效开展鸟类调查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大家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广观鸟文化,提升公众对鸟类多样性的了解与关注,助力鸟类及湿地保护工作。

图片

参与者深入探讨

图片

成员合影

本次鸟类调查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初步摸清鸟类资源底数、夯实生态保护基础具有关键意义。调查通过广泛动员公众参与,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对鸟类保护的认知度,激发了大众守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家园的自觉意识,助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同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调查过程中同步开展的科普讲解与实地观测,将专业的生态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实践体验,进一步强化了公众的生态保护理念,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积极力量。

本届大讲坛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生态学学会承办,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长宁区生态环境局等十余家单位协办。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是中国生态学学会精心打造的品牌科普活动。自2018年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科学传播团队共同发起以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已成功举办八届。活动汇聚生态学家与社会科普专家力量,致力于向公众传播生态理念、普及生态科学知识。迄今,大讲坛足迹已覆盖全国近20个省市,吸引超100家单位参与,累计设立主、分会场近200个,线上线下受众1100多万人次,为提升公民生态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反响积极。

(上海市生态学学会 供稿;编辑:董嘉懿;审核: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