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详情

第十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第三轮通知

发布时间:2024-11-11点击量:338

一、会议信息

1、会议背景

近年来,随着碳、氮、氢、氧等元素的同位素比率分析技术及其理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循环、气候变化、环境演变和污染物迁移等重要领域。这一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热点,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生态问题。

为了促进中国该领域学者的交流,紧跟国际前沿,加强稳定同位素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在各研究领域的应用,“第十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拟于2024年11月15日至18日在海南海口举办。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做特邀报告,与会者将以专题报告、分组讨论和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将为优秀青年学者(包括研究生和博士后)颁发证书以示鼓励。

会议主办方、承办和协办方诚挚邀请所有对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共同交流和探讨。

image.png

2、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4 年 11月 15日-18日

会议地点:海口市鸿洲埃德瑞皇家园林酒店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海榆大道188号;联系电话:0898-65818888)

3、组织机构

筹备委员会主任:

方运霆

副主任:

吴纪华、温学发、徐庆、肖薇、王焓

秘书长:

王焓

副秘书长:

周文君、吴浩、李波

专委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白娥、陈世苹、程晓莉、方运霆、方精云、冯晓娟、冯建祥、高勤峰、高晓明、葛体达、巩晓颖、侯立军、蒋日进、林光辉、刘丛强、刘京涛、刘双江、刘学炎、刘忠方、刘世荣、潘月鹏、史大林、孙伟、宋欣、田立德、吴孔明、吴纪华、吴浩、温学发、万焓、王建柱、徐庆、肖薇、于贵瑞、袁玉伟、张金波、章炎麟、赵良菊

会议筹备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白娥、陈天宇、方运霆、冯建祥、高树基、巩晓颖、罗笠、刘学炎、牛振川、李波、潘月鹏、宋欣、王新红、吴纪华、吴浩、韦刚健、肖红伟、肖薇、徐庆、袁玉伟、谭萼辉、章炎麟、周友平、周文君、朱逊驰等

总协调:

高树基(sjkao@hainanu.edu.cn)

方运霆(fangyt@iae.ac.cn)

罗笠(赞助、报告、摘要等 L.Luo@hainanu.edu.cn,15160024002

4、大会主旨报告

报告人:Karyne Rogers

报告题目:Revealing ecological secrets from museum artefacts using stable isotopes

报告人简介:Karyne Rogers, 新西兰著名的环境科学家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专家。Rogers 博士的研究涵盖了环境科学、地球化学和考古学等多个学科,主要致力于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来追踪和分析环境变化,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污染源鉴别和食品链中的化学过程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她的工作主要侧重于使用稳定同位素和痕量元素的环境科学应用。她研究土地利用对土壤、植物、动物和地下水的影响,重点是饮用水质量和环境健康。研究结果直接有助于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后果。

 报告人:Neil Saintilan

报告题目:Using isotopes to guide investment in Blue Carbon

报告人简介:Neil Saintilan,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致力于探索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湿地的影响;包括从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沿海湿地,到受气候条件变化和水资源开采双重压力影响的淡水湿地。带领团队确定了湿地管理的新方法,并开创了帮助河流管理者在规划水量分配时更好地满足湿地需求的工具。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发表

报告人:Thomas Tutken

报告题目:Non-traditional isotopes provide new approaches to reconstruct the diet and trophic ecology of modern and fossil vertebrates

报告人简介:Thomas Tütken,美因茨大学地质系副教授、马克斯-普朗克研究中心成员、古腾堡研究所成员和洪堡学者。他致力于通过古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记录古地质时期动物的饮食、生理和活动信息,以及气候和环境条件。重建和反演已灭绝脊椎动物的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和进化过程。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和《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上。

报告人:蔡祖聪

报告题目:稳定同位素方法在碳氮循环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报告人简介:蔡祖聪,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包括土壤有机碳转化规律与碳平衡关系、氮硝化和反硝化与氮氧化物排放及氮素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等。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在土壤微量元素化学、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农田碳、氮循环的全球变化效应等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 (排名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次,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次,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0余篇。

报告人:傅平青

报告题目:大气有机气溶胶单体同位素研究

报告人简介:傅平青,北洋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任天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第十五届委员。研究领域为大气化学和地气界面科学。主要从事极地、海洋、森林和城市等大气有机气溶胶,以及湖泊和海洋沉积有机质的分子组成、来源和归宿等研究,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已在国际地球和环境科学主流SCI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2020年起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地球科学领域),担任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副主编。

报告人:林光辉

报告题目: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报告人简介:林光辉,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红树林生态学长聘教授、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2003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海外)学者”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长期从事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和滨海湿地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过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Global Change Biology, Ecology,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前兼任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专家组成员、中国碳通量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等刊物编委等。

报告人:张旭东

报告题目:微生物参与土壤碳氮循环的策略与机制

报告人简介:张旭东,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十三届副理事长,现任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副主编。张旭东研究员多年从事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研究,创立了微生物残留物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体系,推动了土壤有机质微生物转化和调控的研究,为土壤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管理和提升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撑。通过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针对东北黑土退化问题,率领攻关团队率先在辽宁和吉林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发及示范推广工作,创建了“梨树模式”,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

报告人:周丰

报告题目:土壤活性氮释放的生物影响机制

报告人简介:周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江苏省流域水土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承担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个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包括在PNAS、Nature及其子刊发表16篇;获得教育部、云南省、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兼任全球氧化亚氮收支科学委员会等3个国际组织委员,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等3个专委会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以及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等5个国际SCI期刊副主编。

报告人:袁玉伟

报告题目:区域特色农产品稳定同位素与矿物元素产地溯源技术研究

报告人简介:袁玉伟,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新西兰GNS国家同位素中心访问学者。主要开展特色农产品产地溯源等研究,主持IAEA区域协调,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省重点研发、省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主译《食品溯源与识别分析技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篇(SCI收录44篇),其中2篇曾多次入选ESI前1%,2篇入选领跑者F5000顶尖学术论文。兼核农学报等期刊编委,Food chemistry,Food control,JAFC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报告人:郭庆军

报告题目:稳定同位素技术解析大气无机气溶胶来源及分馏过程

报告人简介:郭庆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中德联合培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与资源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获得15届候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获得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奖”。获得包括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奖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分别在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72篇,参编《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专著等。

报告人:刘倩

报告题目:环境细颗粒物的稳定同位素溯源

报告人简介: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延续资助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负责人。Environment & Health执行主编,Environ. Sci. Proc. Impacts、质谱学报副主编,NSR、The Innovation、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测试学报等期刊编委。获科学探索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3完成人)、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CAIA特等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MIT TR35 China、全国百篇优博等。

报告人:耿雷

报告题目:氧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示踪大气氧化性全链条研究

报告人简介:耿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气氧化性、冰芯气候环境记录和大气活性N、S循环和同位素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O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大气氧化性研究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原创性成果,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PNAS等刊物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先后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学者项目、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先后主持基金委面上、重点国际合作等项目。“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兼任深空探测实验室深空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青年地学论坛理事,国际SCI期刊The Cryosphere副主编等职务。

报告人:田崇国

报告题目:2014年以来渤海大气硝酸盐的变化

报告人简介:田崇国,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是利用野外观测、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等方法,研究近海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通量、界面过程和生态风险。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知识工程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子课题等1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等国际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多篇。

报告人:Roland Bol

报告题目:Waxcaps – beautifully different

报告人简介:Roland Bol,德国乌利希研究中心生物地球科学研究所(IBG-3)研究员、英国班戈大学教授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讲座教授。由于在应用质谱技术领域的杰出分析和科学工作,他于 1999 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千年学会终身研究员奖,并于 2003 年获得德国 Karleugen Habfast 基金会同位素奖。罗兰-波尔教授的研究重点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水-空气界面在田野尺度上发生的复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重点是了解同位素特征如何用作环境中碳、养分和沉积物的示踪剂。他是全球土壤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发表了330多篇SCI论文。

报告人:高树基

报告题目:以同位素技术认识海洋氮过程

报告人简介:高树基,海南大学教授,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化学分会主任,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依托国内自建平台,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在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EPSL、Geology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70余篇论文,总被引13000余次,H-index 65,连续三年入选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相关成果入选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十大进展。主持包括基金委创新群体、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自然基金。

报告人:陈天宇

主旨报告:太平洋深海颗粒态铁移除的同位素示踪

报告人简介:陈天宇,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年获德国GEOMAR海洋所博士学位,并获最优等学位荣誉和德国Peterson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4-2017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以同位素为核心手段,开展海洋跨界面物质通量及深海通风研究,探索第四纪以来的海洋碳循环演变机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Geoscience,EPSL,GCA等发表论文20余篇。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项目、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2023年获得“刘东生奖”。

报告人:莫李东

主旨报告:Integration of ground-sourced and satellite-derived data for forest-based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报告人简介:莫李东,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Crowther Lab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是探索植物功能性状的全球分布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此外,他还致力于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在大气二氧化碳固定方面的潜力。莫博士的研究以全球尺度为视角,结合地面观测与卫星遥感数据,深入分析全球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他于2023年在《Nature》期刊发表的一篇关于全球天然森林固碳潜力的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并获得了知名媒体的广泛报道。目前,莫博士继续专注于大数据在全球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采用前沿方法和理念,进一步探索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报告人:程晓莉

主旨报告: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氮循环的联合影响

报告人简介:程晓莉,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生态系统碳氮等元素循环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对全球变化响应与机制的研究,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大项目等20余项;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如Trends in Microbiology,  Global Change Biology,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他引7000余次,引用指数51,入选全球前2% 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担任《Journal of Plant Ecology》副主编;《Global Change Biology》、《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植物生态学报》编委。

5、专题报告

专题一:碳循环稳定同位素研究 (召集人:白娥、巩晓颖)

专题二:氮循环稳定同位素研究 (召集人:方运霆、刘学炎)

专题三:水循环稳定同位素研究 (召集人:徐庆、肖薇)

专题四:污染物溯源与示踪稳定同位素研究(召集人:章炎麟、王新红、押淼磊)

专题五:植物及土壤有机分子的氢氧同位素过程 (召集人:宋欣、周友平)

专题六:动物食性及食物网稳定同位素研究 (召集人:冯建祥、吴纪华)

专题六:农林产品溯源及其他领域应用 (召集人:袁玉伟、吴浩)

专题八:大气稳定同位素研究(召集人:潘月鹏、肖红伟、牛振川)

二、会议安排

1、会议议程

第十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日程

时间/日期

11月15日

11月16日

11月17日

11月18日

08:30-10:00

注册报到(全天)

开幕式    
  主旨报告

分会场报告

会后考察
  离会

10:00-10:30

茶歇

茶歇

10:30-12:00

主旨报告

分会场报告

12:00-14:00

午餐


14:00-15:30

注册报到(全天)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

15:30-16:00

茶歇

茶歇

16:00-18:00

主旨报告

闭幕式
  (颁发证书)

18:00-20:00

晚餐

三、会议注册

1、注册费标准

参会人员类型

早期优惠价

10月15日(含)之前

正常缴费

10月16日(含)之后及现场

老师

1500

1800

学生

1300

1500

2、注册

2.1手机扫码注册

请务必使用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在线注册。

(先网上注册,再扫海南大学缴费二维码完成缴费,上传缴费凭证即为报名成功)

image.png

2.2 电脑注册

请通过 https://hxb.hot101.cn/UxlGh 链接直接电脑注册和提交摘要。

3、缴费

海南大学缴费二维码如下:

image.png

注:转账汇款缴费时请务必在备注栏内注明“同位素会议+姓名

4、交通住宿

为了保证参会的灵活性,各参会代表的交通、住宿费用自理,请提前计划好行程,感谢配合。

会场住宿

(报名系统里面酒店预订板块填写预订,因 11月份属于海南旅游旺季,为确保参会嘉宾用房,请通过报名注册系统酒店预定窗口预订并支付全额房费,原则上已预定房间不可更改与取消,如未入住,费用不退。入住时酒店前台报预定姓名,办理入住,在前台开具发票)

会议酒店为海口鸿洲埃德瑞皇家园林酒店(优先报名优先安排会议酒店,如遇会议酒店满房情况,会务组将调配安排到其他酒店)

鸿洲埃德瑞皇家园林酒店高级大床 (420 元/天,含双早)

鸿洲埃德瑞皇家园林酒店高级标间 (420 元/天,含双早) 

5、会议组联系方式

会务组:

会务:姜城成 (18976277696)

财务:云麒烨 (18689702028)

报到、会场:林小华 (13876072671)

酒店、交通:柏小芒 (18689906418)

会场设备:刘涛 (15607623185)

考察:王欣萍 (18850173807)

四、会后考察路线

线路1:会场酒店大堂集合出发-----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

日期

时间

行程

11月18日

8:30

集合出发火山口,路程40分钟

9:10-11:00

参观考察火山口地质公园

11:00

结束送往机场--会场酒店

海口火山口,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是海口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此处是全球罕见的第四纪火山群,火山口因其形状各异、规模宏大,被誉为“海口长寿之乡”。海口火山口的形成要追溯到第四纪,大约在200万年前,这里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爆发频繁。经过无数次的喷发和岩浆流淌,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景象。这里的火山口多达36个,其中单个火山口直径超过300米的有5个,小的则有20多个。这些火山口形状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呈长条形。火山口的深度也是各不相同,最深的可达100多米,最浅的则只有几十米。

海口火山口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植被丰富。由于火山口的特殊土壤条件,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珍稀植物。在火山口周围,有一片片的热带雨林,林中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此外,这里还有许多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使得海口火山口成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除了自然景观外,海口火山口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的黎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火山口周围建造了一座座美丽的村庄。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了解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image.png

线路2:会场酒店大堂集合出发----演丰镇东寨港红树林

日期

时间

行程

11月18日

8:30

集合出发红树林,路程30分钟

9:00-11:00

参观考察东寨港红树林

11:00

结束送往机场--会场酒店

海口红树林‌是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海口市美兰区,面积达到1771.08公顷,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也是目前全国红树林连片面积最大、年份保育最好、树种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地之一。这个保护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红树植物资源,还有河流、红树林和滩涂等生态资源,成为了白鹭等鸟类栖息的“乐园”。海口红树林的保护区拥有20科36种红树植物,占全国红树植物品种的97%,展现了其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性。此外,海口红树林还被誉为“海岸卫士”和“海洋绿肺”,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珍稀濒危水禽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的场所。海口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对于维护海岸生态安全、保护渔业资源以及净化海水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保护的重视。

image.png


 五、专刊信息

《应用生态学报》一直关注稳定同位素领域的研究,2017年至今出版了系列专栏,为了展现本次会议交流成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拟组织“稳定同位素生态学专栏”,欢迎与会学者踊跃投稿。专栏信息详见《应用生态学报》网站。

期刊网站:http://www.cjae.net

image.png

本次会议特别在Science伙伴期刊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EHS) 组织了主题为“Applications of multiple isotopes in evaluating ecosystem health”的专刊。由清华大学林光辉教授、德国美因茨大学 Bernd Schöne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方运霆研究员领衔,厦门大学吴浩副教授以及中山大学冯建祥副教授共同组织召集,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期刊网站:https://spj.science.org/journal/ehs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