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生态日 | 鼎湖山保护区开展“探索森林奥秘、感受森林之美”全国生态日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22 点击量:2768月14日,在全国第二个生态日来临之际,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响应号召,与广东省地质科普教育馆和肇庆市生态环境局鼎湖分局共同开展“探索森林奥秘、感受森林之美”为主题的生态日科普活动。活动包括植物物候观测和自然观察记录,共吸引了40名来自社会的成人与学校的学生热情参与。面对即将踏上的探索之旅,参与者们怀着迫切的心情,跟随科普老师的步伐,走进自然教育探索径,围绕“植物物候观测”和“自然观察记录”两项活动任务开启探索森林奥秘和感受森林之美的旅程。行前,科普老师对两项科普任务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野外活动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科普老师对沿途的动植物进行了介绍与讲解,包括藤本植物、绞杀现象、会飞的种子
-
中国生态学学会2024年全国生态日系列科普活动暨第一届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启动会在广州举办
发布时间:2024-08-17 点击量:02024年8月15-16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科学传播团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承办的“中国生态学学会2024年全国生态日系列科普活动暨第一届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启动会”在广州等地举办。活动主题为“自然 生态 绿色 发展”。本次全国生态日主会场活动于8月15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行。
-
东盟国家数字农业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专题科普报告在杭州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24 点击量:342为加强数字农业和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经验分享与人才培养,助力东盟区域数字农业提升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东盟数字农业农村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合作,2024年7月16日上午,中国生态学学会与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联合,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东盟国家数字农业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专题科普报告。来自东盟8个国家农业与信息部门的20位官员及技术主管参加了活动。
-
“碳”寻绿色 你我同行——“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科普宣传活动走进广东校园
发布时间:2024-07-23 点击量:0为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知识科普宣传,培育中学生群体生态环保理念,推动中学生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秒懂“双碳”系列生态科普宣传之“‘碳’寻绿色、你我同行”公益活动近日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港侨中学举行,1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邀请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蔡卓平博士,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冯远娇博士作生态科普教育讲座。他们结合身边的事例、丰富的图片,配合播放科普视频、开展科普有奖竞答等学生喜爱的形式,科普讲解“双碳”的政策背景、概念内涵、实施路径、国际经验和科技支撑等知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水、节能、减废、低碳等
-
秒懂“双碳”系列生态科普宣传活动在广州举行
发布时间:2024-07-10 点击量:0为了进一步提升学会的科普宣传能力,增强公众对“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理解,让“双碳”有关政策和知识走进校园,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秒懂“双碳”系列生态科普宣传活动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生态学会、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的会员,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系的部分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参加活动。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秘书长蔡卓平博士作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生态科普宣传讲座报告。
-
广东“高校+学会”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下乡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05 点击量:0为助力生态农业发展,共促乡村振兴事业,广东“高校+学会”农村科技特派员近日到阳江新洲和清远连州地区开展系列下乡服务活动。在阳江新洲,农村科技特派员走进田头查看“挂瓶”的辣椒和冬瓜的种植情况,并与农户进行交流。农户纷纷表示,挂上了“丰收瓶”的作物长势喜人,即将迎来大规模采收。他们还检查了高接换种荔枝的接穗成活率,并就荔枝害虫防治问题与种植户进行交流,确保荔枝品种改良成效。在清远连山,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冯远娇博士,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苗建银博士、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荣京博士等农村科技特派员紧扣当地农户需求,期间作了“生态农业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草珊瑚栽
-
中国生态科普行暨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土生土长”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02 点击量:149为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6月26日,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以下称博物馆)举办了“土生土长”科普活动,接待了来自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80名师生。本次活动特邀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陈能场博士开展了主题分别是《土壤学的机遇和挑战》和《镉大米产生机理、健康风险及其规避》的专题讲座,通过分享陈博士的科研工作与成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减少污染、保护土壤。讲座上,陈博士以歌曲《我们的土壤》引入,带给学生们深深地震撼,让学生们了解到土壤的世界多么奇妙。随后,陈博士深入浅出的向学生们介绍关于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土壤多样性、土壤与人类健康、土壤与生态环
-
“土生土长”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科普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4-06-26 点击量:1796月21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一行来到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讲解员系统地介绍土壤的功能、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等土壤学专业知识,培养了来访者对土壤的兴趣。随后,来访者通过近距离观察土壤标本,亲身感受了如果从广东最高的山峰一直走到海边,会沿途看到的不同土壤类型,如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等,每种土壤类型都反映了其因母质、地形、气候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同时,讲解员也生动地向来访者介绍不同土壤适宜种植的植物类型和分布特征,并且在土壤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如何治理等知识,让来访者感受到土壤
-
“土生土长”科普进校园华南农业大学活动在广州开展
发布时间:2024-06-26 点击量:175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6月19日,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在中国生态学学会的指导下,组织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生开展了一场“土生土长”科普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普及土壤科学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广东土壤科学发展史和广东土壤标本两个主题展厅,系统了解近代土壤科学在广东的发展壮大过程,土壤的基础知识及分布特征。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学生们也了解到土壤科学离我们的生产生活并不遥远,土壤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更多的从推动社会经济长久健康发展与人民的需要关联起来。讲解员也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从场地土壤污染修复和农田污染
-
中国生态科普行"土生土长"暨南大学活动开展
发布时间:2024-06-26 点击量:1606月18日,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组织举办了“土生土长”科普进校园活动,接待了来自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本科生,通过参观学习让同学们将书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开阔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同学们来到广东省土壤科学发展史展厅,“穿越”到了20世纪30年代,通过首次全国性土壤概查,认识到了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和分布特点,了解到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土壤科学事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